中共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委員會關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

作者: 時間:2015-01-07 點擊數:

為加快建設富有我校特點和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着力提升我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文化軟實力與核心競争力,特制訂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化辦學理念、熔鑄大學精神、培植優良校風、優化人文環境為重點,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建設多科性應用型大學彙集正能量、增添新動力。

二、主要任務

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和環境文化建設等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與核心。精神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強化辦學理念,凝練大學精神,弘揚學校傳統,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打造全校師生的精神家園,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制度文化建設的重點是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形成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科學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并保障學校的科學發展。

(三)行為文化建設。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行為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廣泛開展各種政治性、學術性和文藝、體育等實踐活動,打造精品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師生員工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行為素養,引領社會風尚。

(四)環境文化建設。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環境文化建設的重點是統一規劃校園建築、道路、人文景點的命名,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場所、陣地建設和校園綠化、美化工作,濃郁校園文化氛圍,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

三、重點工作

(一)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工程

1.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師生員工,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創新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形勢政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2.以第一課堂、通識教育等為抓手,加強人文科學的學習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内涵、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氣質品格。

3.強化辦學理念,踐行校訓,提煉并弘揚“河北科技師院精神”,加強對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編撰工作,使校史、校情教育制度化、經常化。

4.規範各類重大儀式和節慶活動,使重大節慶類活動及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表彰頒獎等儀式類活動更加莊重、熱烈,富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義。

5.組織開展“樹身邊典型,學身邊先進”等各類宣傳、表彰活動,大力選樹在學校發展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迹,營造濃厚的創先争優氛圍。

6.建立并擴大校友聯誼組織,加強與校友的聯系,發掘優秀校友資源,用校友幹事創業的先進事迹激勵師生,鼓勵并引導校友為學校發展多做貢獻。

(二)實施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工程

1.确定我校校風、學風、教風的具體内容和釋義,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使廣大師生認知認同并自覺踐行。

2.營造團結一心、顧全大局,崇尚科學、善于創造,勤學奮進、嚴謹求實,具有時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良好校風。

3.引導廣大教職員工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行為世範,營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教風。定期評選表彰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師德标兵,開展“我最喜愛的教師”評選等活動。

4.教育和引導學生勤于學習、善于鑽研、互學互助、全面發展,形成并保持良好學風。

(三)實施學術文化建設工程

1.倡導持之以恒、求真務實的學術風氣,營造探求真知、崇尚創新、寬松和諧的學術環境,反對學術浮躁、急功近利和不端學術行為。

2.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為目标,注重創新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形成一批有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3.整合學術文化建設資源,加強人文社科類學科建設,組織開展各種文學和藝術創作活動,搭建文化建設成果展示平台;積極參加省、市相關單位組織的文化成果征集、展演、評比等活動;支持我校相關單位與地方文化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共建文化人才培養基地和文化教育研究基地;鼓勵校園文化建設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

4.舉辦校園精品學術論壇,定期邀請國内外專家學者到校開展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支持校内專家學者經常舉辦學術講座和報告會,使校内學術論壇、沙龍和各類學術研讨活動常态化、規範化。

5.以“挑戰杯”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新項目等為載體,組織大學生開展學術研究和科技發明與創新活動;成立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四)實施制度文化建設工程

1.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辦學體制;推進黨務、校務公開;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校學術委員會等組織的作用,提高學校決策與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2.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制度建設的理論研究,推進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創新,建設科學、人文、規範、高效的管理、服務機制。

3.以學校章程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學校各級各類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确和完善各類崗位職責和考核考評标準、程序等,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編輯學校的管理制度彙編,并定期進行修改、完善。

4.認真組織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師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水平,維護學校公共秩序,保障師生合法權益。

(五)實施學校形象提升工程

1.通過有效形式,廣泛傳唱校歌,使全校師生耳熟能詳。

2.定期編印新版學校畫冊,定期制作新版學校宣傳片。

3.采取切實措施,貫徹落實我校《視覺形象識别系統管理辦法》,推廣我校的視覺形象标識系統的應用,規範校名、校徽、校旗等的标準及制作、使用範圍。

4.加強學校系列文化産品、辦公用品及旅遊紀念品的設計、開發,并做好産權保護工作。

5.增強對外宣傳工作意識,密切與國家及省、市主流媒體的聯系,加大外宣工作的策劃、組織和支持力度,不斷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六)實施校園文化活動精品工程

1.以主題教育、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大學生專業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等為主要載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不斷提高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積極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文化建設和群衆文化活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2.進一步深化“書香校園”建設,讓經典閱讀成為師生的自覺需求和日常行為習慣。

3.加強中華經典文化教育課程資源建設,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普及。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系列講座活動。

4.開展中外文化學習與交流活動,設立更多國(境)内、外學習與交流項目,幫助師生提高國外文化的辨别和認知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通過我校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做出積極貢獻。

5.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專題研究,構建廉政教育的長效機制。

6.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舉辦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比活動,鼓勵并引導各單位推出富有内涵與特色,具有創新性、示範性的校園文化建設項目精品。做好全省、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的培育、申報和推廣工作。

(七)實施校園環境優化工程

1.根據學校建設和發展規劃,制定我校校園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和人文景觀建設計劃。

2.對各校區的現有道路、廣場、亭榭、林區、樓宇等進行名稱征集、确認和命名工作,突出學校特色、文化氛圍和學術品味。命名工作完成後,統一設計并制作标識牌。

3.在校園内增建曆史和現代名人雕像、現代景觀雕塑,濃厚校園文化藝術氛圍;利用現有校内建築、圍牆、樓内門廳等,裝飾壁畫、壁雕、浮雕等藝術作品,提升校園和樓宇文化内涵;對校園空白地段、小區、廣場等進行藝術小品、文化景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

4.在教學區、生活區、廣場以及校内景區進行讀書、運動、娛樂、休閑場地的規劃和建設,增設相應設施,拓展師生學習、運動、娛樂、交流空間。

5.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管理,嚴格校内各類宣傳品、音像制品、書刊、報紙等文化産品的審批手續,規範校園廣告欄、宣傳欄、文化場所和文化商品營銷場所的建設與審批工作,規範各類廣告産品的進入,淨化校園及周邊文化環境。

(八)實施文化陣地建設工程

1.進一步提高《河北科技師院報》、《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學報》等報刊的出版質量和水平。

2.進一步加強校園網、廣播電台、LED屏、櫥窗專欄等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校内媒體在文化建設中的優勢和作用。

3.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學校展廳,充分發揮學校展廳的宣傳、展示、交流、校情教育等功能。逐步健全大學生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藝術學院展廳等文化設施和學術交流活動場所的基礎設施,滿足師生開展文化活動和從事藝術創作展示的需求。

4.在圖書館等師生學習、活動和生活密集區增設宣傳欄、閱報欄,規劃并建設室内外電子顯示屏和LED電視屏,利用現有教學樓、實驗樓等建築物,設計并建設文化長廊和大學生思想文化教育園地。

5.加強師生文化社團建設與管理,鼓勵并支持校内文化協會、學會和社團依照章程積極、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推行學生社團導師制。

6.密切關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新興傳媒陣地的功能、優勢與作用,不斷創新校内文化宣傳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拓展并建立現代文化傳播渠道和載體。

(九)實施網絡文化建設工程

1.貫徹落實學校相關文件精神,進一步理順網絡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體制,健全網絡管理制度。加強網絡信息工作隊伍的建設,形成校、院(部門)兩級、專兼結合的網絡信息工作隊伍和網絡管理工作隊伍。

2.進一步加強校園網主站以及專題網站、各二級單位網站的建設、維護與管理,不斷豐富校園網絡文化産品,牢牢掌握網上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充分發揮校園網在學校形象塑造和新聞宣傳中的積極作用。鼓勵師生員工建立特點鮮明、内涵豐富、健康向上的個人主頁、博客、微博等。組織開展網站檢查、評比和表彰工作。

3.加強網絡設施和“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網上學習、辦公條件;加強辦公自動化網絡建設,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

4.加強師生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網絡道德、網絡責任的教育,開展文明上網等活動,營造健康高雅的網絡文化氛圍。

5.進一步強化網絡輿情監控工作和校園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輿情收集、處置和網絡輿論引導的能力。

(十)實施二級單位文化建設工程

1.學校各院(系、部)、各職能部門的文化建設是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單位要按照學校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原則,建設好、發展好本單位的特色文化。

2.各院(系、部)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标和專業特色,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文化建設方案并納入本單位的發展規劃;以本單位的辦公區、教學區、實驗區及周邊區域為重點,營造特色文化生态;以教室、辦公室、實驗室、資料室等為重點,營造良好的育人文化環境。

3.各職能部門要認真總結提煉自己的工作理念、服務宗旨、工作作風等,使之固化為本單位幹部職工的行為規範。

4.緊密結合各院(系、部)、各職能部門工作實際,對師生員工進行各種形式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内涵豐富的文化活動,共創共建文明、平安、和諧校園。

四、組織實施

(一)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共同負責、校院(系、部)和職能部門聯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學校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項目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修訂學校文化建設總體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檢查、指導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定期聽取各項目組關于工作進展情況的彙報;辦公室按照領導小組的部署對各項目組的工作進行協調和推進;各項目組負責制定文化建設工程項目年度推進計劃并向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年度項目完成情況。

(三)我校文化建設工作分四個階段進行部署和實施。從發文之日至2015年5月為部署規劃階段;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為項目建設階段,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為完善、總結階段,2017年12月之後為優化、發展階段。

(四)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經費予以重點支持,保障各類文化建設項目、工程的經費投入。另外,通過社會、校友捐贈等多種方式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基金。

(五)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衆組織要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作用,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為學校文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附件: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2014年12月30日

附件:

伟德国际1946官方网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宋紹富

副組長:房 海 郭國維 李佩國 楊越冬 張福喜 孫雪蓮

成員(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鳳鳴 于洪奎 于海印 田 毅 闫立英 東方陽 馮瑞銀 畢丹霞 劉朝晖 吳子國 楊洪青 張海濤 武士勳 趙宗寶 趙 友 趙建平 姜亞東 高書國 常 旭 蔣愛林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校黨委宣傳部

辦公室主任:趙建平(兼)

Copyright©2010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伟德国际victor·1946源自英国(CHINA)官方网站

地址: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  郵編:066004

Baidu
sogou